第 111 期
主編 Denken 的話:本刊 logo 先前三項提案的獎勵皆已發出!計算公式可見第 108 期(交易紀錄1、2、3)。再次感謝提案者與大家投票支持!
🥹 研究:炒幣仔金融素養低得可怕,動不動就FOMO、FUD
:本文揭示了加密貨幣市場中「金融素養」普遍低下的問題,並指出這種現象可能加劇市場波動與投資風險。
研究顯示,幣圈投資人往往對區塊鏈技術有高度了解,但在風險管理、長期財務規劃等基本金融概念上表現不足,尤其是當沖客與短期投機者的金融素養更低。文章進一步分析,社群媒體作為主要資訊來源,可能放大錯誤資訊與從眾心理,導致非理性投資決策。
此外,專家提出提升金融素養的關鍵在於教育,加密產業應優先推出易於理解的學習資源與工具,讓投資人更理性地參與市場。
本文深入探討了加密市場金融素養低下的現象及其影響,並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對於關注加密貨幣發展的讀者而言極具啟發性。文章透過專家觀點與多項研究結果,揭露了「知識鴻溝」如何加劇投資風險,尤其在 FOMO 情緒與錯誤資訊氾濫的情況下,更凸顯金融教育的重要性。
對於希望在加密市場穩定獲利的投資人而言,本文強調風險管理與知識提升的必要性,並提出實用的建議,包括整合教育工具與遊戲化學習平台,幫助新手與資深投資人彌補知識缺口。提醒投資人在逐利的同時,強化理性決策的能力。
🧑🏻🏫 一張圖說明多鏈錢包、助記詞、帳戶、私鑰、地址之間的關係
閱讀筆耕 𝑳𝒆𝒐:不知大家是否會疑惑,為什麼我的(OKX Web3 、MetaMask⋯⋯)熱錢包需要「一套」助記詞+「多個」私鑰來管理眾多的帳戶,這篇文章有清晰好懂的解釋。
钱包可以生成或导入多套助记词,一套助记词可以生成一个主私钥,主私钥可以派生多个子私钥,每个子私钥生成一个固定地址。
但是为了用户方便管理多链上的多个地址,因此钱包应用一般会封装成 Account 的概念,也就是将每个链上的第一个地址集合起来作为账户1,每个链上的第二个地址集合起来作为账户2,按子私钥派生顺序依次聚合。
📈 台幣、港幣、比特幣,哪個規模最大?哪個會先消失?
自由精靈 - 多比:本文有趣,在我看來是以客觀的態度,思考港幣、台幣、比特幣的現狀。
此文以港幣、台幣、比特幣的市值,還有澳元、土耳其等等的貨幣去對照,比特幣目前市值已超越新台幣。
作者在文章中用這些數據,去計算和嘗試解說,儲蓄各種法定貨幣以及加密貨幣的回報,是儲蓄、還是投資?
這篇文章對應着微策略的說法,比特幣是一種經濟賦權,此文在不同市值的數據之下,讓這樣的說法,又再有了一個別的角度。
🧑🏼⚖️世紀判決:從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撤銷對 Tornado Cash 的制裁禁令說起
:瞭解 Tornado Cash 的故事嗎?作為一款保護隱私的工具,Tornado Cash 經歷多方阻礙、遭美國制裁、開發者遭捕等,至最近美國法院裁定撤銷制裁禁令,本文簡要意賅地闡述了其歷程。
該文應該是源自 GCC 有獎徵文,期限至 12/25,有志者仍可在馬特市投稿;或先去閱讀第一波獲獎作品。
副刊
👥 Matters 優質作品選
Swift Evo:Matters 有不同的優質文章未被發掘出來,目前透過 Matters_Choice 招攬了五位推薦者介紹不同的文章,歡迎大家前往 Matters Choice 的頻道,我們每月都會總結不同的推薦文章。
以下是其中不同推薦者的曾介紹過的創作。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留言,讓孤獨的創作者得到創作下去的勇氣!
推薦香港文章
由 DHK DAO 支持的小實驗,十二月推薦文章,若有香港創作者或者文章與香港有關,二者只需符合其中一點,作者和推薦者都將各自獲得 10 DHK token(Token 亦是在 OP 鏈上的,所以放心不需跨鏈)。
1️⃣ jk talk 推薦 作者si薰 | 安可日子的創作者訪談-焦慮症的共存
療癒讀者的同時,也收到讀者留言的溫暖,同時療癒了自己。
Swift Evo:不單單是對於焦慮症,此文中的建議同樣適合生活壓力、工作壓力以及不同壓力之下的你我。我們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你我都已經很棒!
2️⃣ Sogni 推薦作者Agnes | 巴黎七十年代——“性解放”运动遗忘了什么?
颇专业的研究👍。by Sogni
Swift Evo:作者的認真研究讓我見識到 1977年的法國,還有 2020 年的那一場出版所引起的風波。由 metoo 講到性解放和性同意。這當中都透露著一種運動最初原意被遺忘,挪用以及曲解的類近結果。
值得慶幸的是,今天的我們可以在中文的世界的這一個小角落也能看到指出這兩種錯誤的文章。
好像我們都比過去的社會更學慬了一些。
🐳 我們現代生活中的動物——你知道鯨豚觀察員嗎?
熱浪/Heatwave:離岸風電進入大開發時代,風機打樁的巨大聲響,卻可能危害到鯨豚。鯨豚觀察員這個美好的工作就是因應現實中諸多利益衝突的艱困而產生的。
2019 年 11 月,中華鯨豚協會邀集了產官學及民團,共同了解美國、英國與香港有的制度,想商討出適合台灣的作法:海洋哺乳動物觀察員制度交流座談會後報導。
五年後《環境資訊中心》採訪多位鯨豚觀察員,深度報導專題【在理想中擱淺的鯨豚觀察員】在今年十月上線。還有漫畫版:【在風場守望鯨豚的我們】。
✍🏼 編輯動態
(主編致歉:上期遺漏本專欄,但新文章都會補上。)
閱讀筆耕 𝑳𝒆𝒐:
Denken:
Swift Evo:
🪧 本週活動預告(UTC+8)
(本週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