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SDC 和美元的未來(中文版)
:本文深入探討了穩定幣 $USDC 的發展、特性及其在現代金融系統中的重要角色。透過與 Circle 的法律長 Heath Tarbert 的訪談,文章詳細介紹了 $USDC 如何通過透明和信任的構建成為加密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討論了它在 DeFi 和傳統金融中的應用場景。
此外,文章也探討了穩定幣在法律和監管方面面臨的挑戰,並強調了美國在這一產業立法的重要性及其對全球金融的潛在影響。
這篇文章為讀者提供了對穩定幣,特別是 $USDC,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尤其是在其運作機制、監管挑戰及其對全球金融系統的影響方面。
通過結合業內專家的見解,文章清晰地展示了 $USDC 如何成為數位時代的金融核心工具,並提供了對未來數位資產監管的思考。
對於希望深入了解加密貨幣及其在現代金融中作用的讀者,這篇文章無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南。
⛽️ 以太坊 Gas 費用太高?太低?
閱讀筆耕 𝑳𝒆𝒐:最近以太坊 Gas 費用創下五年新低,以往為人詬病、揶揄的「貴族鏈」現在變得很親民。
文章指出,以太坊 Gas 費用的週期性波動是正常的市場行為,符合預期的批發市場模式,而那些認為這是問題的人,對加密貨幣的未來抱有錯誤的願景。
整理出 5 個重點方便你更好理解:
以太坊 Gas 費用在 2024 年大幅降低,跟峰值相比少了 90%。
單體鏈的「平等」哲學:單體鏈(Monolithic chains)的設計理念是希望平等地服務所有人,這聽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行不通。
模組化鏈的「擴展」哲學:模組化鏈(modular chain)的想法是,區塊鏈並非只是處理(交易)活動的網路,而是提供稀缺資產——安全區塊空間——的平台。
Rollup 扮演「批發商」的角色:未來,市場競爭會迫使這些 Rollup 批發商,不只要在 Gas 費用 的「多少」、還要在 Gas 費用的「穩定性」上做得更迎合用戶需求。
Rollup 費用市場走向「抽象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多數 Gas 費用會從終端用戶那裡隱藏起來——抽象化——這些費用的處理會由系統自動完成,讓終端用戶不再需要直接面對或操心這些費用。
🚴🏼 初創公司應如何打造從産品到社區的增長飛輪
自由精靈 - 多比:這篇文章提出了初創公司應如何打造,從產品到社區的增長飛輪。主要訪談對象為 SuperGaming 的 CEO Roby John。文中會看到 Roby 如何跟用戶溝通,部分他們的互動內容,以至在遊戲回應用戶的日常生活狀況,讓用戶感到被關注和有個人特點。
文章主要圍繞著「身份」、「文化」、「數字化第三空間」去開展,例如是提供用戶「提供自我表達的途徑」,讓他們以自己特獨的身份與產品互動;給予地位及影響力的機制,亦即激勵制度,從而指向的是:加入文化和故事,讓人們購買的不再是産品,而是與産品相關的故事和人物。
副刊
⛰️ 阿里山特富野部落深度遊,走入 Noyoca 巨木群的原始林地
:在台灣深度旅遊,少不了山脈,尤其是原住民文化。遊歷阿里山特富野部落,作者詳實記錄其套裝行程,從手作愛玉、獵弓、林地、部落烤肉餐,乃至在地發展出來的文化創生活動、新興咖啡豆產業等。
看著在山嵐間孕育出來的實業,不禁想著:任何產業要能落地,都必須如此踏實才行。
📝 Matters 我最喜愛的讀書筆記
Swift Evo:比起直接推薦讀書筆記,這系列向大家介紹不同讀書筆記的推薦文。在這過程中,你也會慢慢發現 Matters 有這麼多愛書的朋友呢!
我最喜欢的读书笔记——关于《中亚行纪》和《流俗地》 by Aaryn 阿潤
推薦的讀書筆記︰流俗地:残障,女性身体,和多元族群 by 顾予美
推薦原因︰由黎紫書所著的《流俗地》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多元種族馬來西亞的弱勢殘障社群身上的故事。
讀後感和推薦文也將目光放到殘障女主角受壓迫的章節序上。
對於阿潤上一篇的推薦寫到,關於中亞行紀那不見天日的無盡黑暗,平民只能為了一時的和平忍讓所有的不公。
書中的馬來西亞讓讀者在最後看到希望,得到緩衝和壓力的出口。
因為馬來西亞有大選,可以把政府換下來。
但這只是一切的起點。
當我們面對投票率低下,政黨交替帶來的只是另一種的不公,民眾對自由,民主的深切體會還可能被媒體因素的洗禮,大型社交平台的風向帶動,假新聞的捕風捉影和政治套利的小人進行泥漿搏鬥,含糊其詞。
民眾如何能牢牢抓住自己的權利,這一條路還剛剛開始。共勉之。
🐔 我們現代生活中的動物——商用肉雞篇
熱浪/Heatwave:商業營利模式(工廠、農場)與動保團體之間的緊張對立,是在
單純以成本和獲利思維,來決定農場動物的生存和生理狀態
vs
自然條件下,動物的生命週期和生理變化
也或許,只是人類自己希望可以尊重農場動物/經濟動物的生命到甚麼程度的差異。
我們先來看英國和澳洲的情形。(連結網頁可能有衝擊性內容,請先有心理準備)
「生而動物」是一個香港藝術家的臉書粉專,主要是創作圖文告訴大家關於動物的一切,這則是圖說現代肉雞和英國雞場 ,訊息精簡並附有其它資料來源。
以往肉雞養成平均大約一百天(視品種而不同),說到「在現代的選擇性育種技術下,肉雞的生長速度越來越快」大約 35~45 天就可以養成的部分,友善動物網上的報導可為佐證:反對人士稱之為「科學怪雞(Frankenchickens)」,動保團體多次向英國政府提起訴訟,質疑政府允許使用這些快速生長品種的合法性 。
目前全球肉雞福利倡議的重點之一,便是呼籲企業承諾選用生長週期較正常的雞品種,停止採用這些長太得快的雞品種。
澳洲方面則有一個相當完整的調查報告,依不同的動物分為三段,先文字說明,後附有一支影片,影片的資訊基本上和文字說明相同。這個 在澳洲動物如何被宰殺 的報告一開始給的清楚現實就是:所有你知道的動物福利、法規保護,完全不包含農場/經濟動物。
縱使影片內容經過調查,投訴得到證實,屠宰場還是可以繼續營運。
在搜尋資訊的過程中,看到澳洲報告的感覺仍是正向和受鼓舞的,主要就是因為能夠看到畫面,能夠明白澳洲動物協會的文字描述並不誇張,他們的關切也同樣清楚。這樣的揭露有助於消費者表達意見和採取行動。
也就是說雖然目前想讓農場/經濟動物的待遇好一點是困難的,但想減少或拒絕那種模式出產的肉品是可能的。
台灣的肉雞可參農傳媒的概說 。寶島就是甚麼雞都有人在作,有符合歐盟食安規格的氣冷雞,有堅持 16 週的土雞,也有連鎖超市與台東雞農合作,以符合歐盟動物福利標準的嚴選肉品 。
於此之外,Youtube 上有很多影片在分享 Keeping chicken for beginners / 新手養雞,國內外都有,感覺養雞的經驗持續地在充實著不少現代人,這邊特選兩支中國內地歡朗的影片來作這段的結尾,讓大家轉換心情:
✍🏼 編輯動態
小烏鴉Ma𝕏:
閱讀筆耕 𝑳𝒆𝒐:
🪧 本週活動預告(UTC+8)
(本週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