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 期
🕸️ WTF is web3?讓 Web3 一詞迷因化吧,理解《分散的謬誤》
閱讀筆耕 𝑳𝒆𝒐:這篇文章娓娓道來 Web1、Web2 和 Web3 在去中心化和中心化方面的歷史演變,並對「Web3 是否能真正實現去中心化」表示質疑,強調市場和技術的終局可能仍是中心化和壟斷,提醒人們需要在技術發展過程中保持警惕。
當中引用了多次喬治・奧威爾的金句(分別出自於《動物農場》和《1984》),經典的好書總是歷久彌新,而且似乎還扮演「先知」預示了我們的世界未來的發展。我認為每個對鏈上治理議題(民主 vs 極權、中心化 vs 去中心⋯⋯)有興趣的朋友們,都該細細品味這書中的隱喻。
我還記得當時他們(GAFA)的革命熱情,主張人民應該自己掌握權力。結果我們成功實現了革命,將權力下放了嗎?顯然沒有,我們現在處於 GAFAM 主導的世界。我們可能推翻了舊政權,但正如這幅名畫所描繪的那樣,狗去豬來。
⋯⋯任何 IT 技術都具有降低成本/增加投資回報的特色。在這種情況下,它最終將陷入贏者全拿的局面——壟斷/寡頭壟斷。這就是我們的終局。換句話說,我們陷入這種寡頭壟斷的結果也是不可避免的。
web3 會有所作為嗎?
可能不會,它本質上仍然是一種資訊技術。
web3 到底是什麼?我很同意唐鳳的定義—web3 就是一種分散(decentralised)的技術傾向,而分散式(distrubuted)帳本與其區塊鏈技術,確實加速了這個傾向,但也別忘了無狀態(stateless)、點對點的網路本質,過去所謂的 Web1.0,也是一種分散式的偉大結構。
📈 加密等級金字塔:越往上爬,回報越高(中文版)
小烏鴉Ma𝕏:這篇文章透露了加密貨幣市場背後的不為人知的一面,特別是市場的層級結構和各種參與者之間的動態。作者以個人的經歷和觀察為基礎,描繪了一個加密金字塔模型,其中散戶投資人位於底層,而風險投資人、KOL、媒體和大型金融機構則居於上層。
文章強調,散戶常被誤導並被用作高層參與者獲利的工具。故事從作者意外成為KOL開始,透過他的故事揭示了這一市場的運作機制和潛在的不公正性。此外,作者警告讀者,大多數加密項目都是追求快速利潤,並非真正為了創新或解決問題。
這篇文章對於想要深入了解加密貨幣產業實際運作的人來說,是一個寶貴的資源,特別是對於那些希望避免市場操縱和損失的散戶投資人。
大力推薦這篇文章給所有對加密貨幣市場感興趣的人,尤其是那些尋求理解市場內部動態和操作機制的新手或投資者。
文章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深入剖析了加密貨幣市場的層級結構,揭示了幣圈各層級之間如何相互作用,以及他們如何影響市場的整體運作。特別是對於那些易受市場波動和炒作影響的散戶投資者,幫助他們識別潛在的風險和操縱行為。
通過這篇深度剖析,讀者能夠更加明智地作出投資決策,避免成為市場操縱的犧牲品。此外,文章的寫作風格直白,用生動的比喻和實例讓讀者易於理解複雜的概念,是加密貨幣領域中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
🧑🏼🏭 你是一名無產數據打工人嗎?
自由精靈 - 多比:這篇文章綜合了一個概念:數據工人。指出在當代社會,我們是數據的消費者,也是數據的生產方,成了消費與貢獻大數據的一員,但我們可能並不能輕易察覺。Uncommons 除了在文中點出問題及坊間討論外,還安排了十六城聯動的客廳活動。
無論是 Matt Prewitt 提出的「數據聯盟」,還是 Sylvie Delacroix 和 Neil Lawrence 提出的「數據信托」,都表達了同樣的旨歸:有效的數據維權來自於集體性的聯合自救。它應當是自反但有組織的自下至上架構。於是,這一思想的發酵孕育出了一項基於密碼學的分布式計算技術 —— 區塊鏈。這是誕生於對技術本身批判性思辨的技術。它同樣迅猛,同樣來勢洶洶,卻與人工智能技術之間形成了微妙的張力。Web2 有病,區塊鏈是否有藥?我們的討論由此展開。
📻【akaRadio】DAO 的下一步?
自由精靈 - 多比:這篇文章由基礎的角度說明了 DAO 目前的應用以及想像。Matters 作者黃豆泥,目前正在台灣數位部服務,他分享了數位部發行的組織憑證 XCA ,提供不同單位的六種憑證。比方在辦活動借場地、申請事務便能使用這張 IC 卡,作為與公部門對接時的工具。
他也說明了「非法人」的概念,「有許多團體他們並不一定是個公司、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也是很真實地為了某個共同原因存在,像是球隊、宮廟、藝術工作室等等,包含 Web3 世界的 DAO。」而 XCA 可以為這樣的「非法人」團體,提供一個與世界接軌時用的憑證。
把 web2 世界裡的非法人,拉進 web3 的 DAO 想像和應用裡,此文提出了其中這樣的一種場景。
副刊
📝 Matters 我最喜愛的讀書筆記
Swift Evo:比起直接推薦讀書筆記,這系列將包括向大家介紹不同讀書筆記的推薦文。大家可以從別人的讀後感中,了解書本能否與自己產生共鳴;同時,亦借此感到一眾參與徵文活動的推薦者及在 Matters 默默無聞創作讀書筆記的各位作者。
在閱讀的順序上,建議先從馬特週報的推薦原因中選出合你口味的方向,再到推薦讀書筆記的文章,然後是讀書筆記,一層一層走到書本的面前。在這過程中,你也會慢慢發現 Matters 有這麼多愛書的朋友呢!
大風 - Matters 我最喜愛的讀書筆記徵文活動
推薦的讀書筆記︰https://matters.town/@klg50130/461293
讀書筆記作者︰大風
書籍︰《所謂「我不投資」,就是 all in 在法定貨幣》
推薦原因︰《所謂「我不投資」,就是 all in 在法定貨幣》是2022年出版的書籍。幣圈一日,世上千年。兩年前出版的關於區塊鏈的書,大風在2024年再回看自己當年的感受。究竟書中提及新的「版權」理念,有否經得起區塊鏈的劇變與時間的洗擦呢?看後,可能你會對這本曾經耳熟能詳但又未曾一讀的書籍產生興趣?
小鹿斑比 - 介紹金兽的讀書筆記
推薦的讀書筆記︰https://matters.town/@wei_sheng/344782
讀書筆記作者︰金兽
書籍︰《荣国府的经济账》
推薦原因︰以金流走向來看紅樓,實在是一大有趣的書。這就好比當台上做著魔術表演,忽然你走到了舞名的旁邊,在另一個方向看入去。一切所謂的假象、人情、手法全都以破綻百出的真實一面赤裸裸呈現於你的眼前。
🇵🇸 若雪‧柯利的意義:尊嚴與團結
熱浪/Heatwave:本周推薦薩依德(Edward Said)的文章《尊嚴與團結》(Of Dignity and Solidarity),是這幾個禮拜在「紀念若雪巴勒斯坦資訊網」看到的,網站由陳真醫師團隊維護。
薩依德的文寫於 2003 年 6 月 23 日,發表在 CounterPunch ——非營利、由讀者支持的左翼線上電子報 / 雜誌,wiki 說他們編輯自述為激進的扒糞記者(muckraker)。去年 12 月 1 日 CounterPunch 也再度登出這篇 Of Dignity and Solidarity 。
讓大家對比參照 2003 年那個時空中的西方、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還有今天的我們和國際情勢。有些段落似乎沒有時差,有些段落卻又透露許多陳年舊事--只是當年我們似乎從來不曾聽聞過?也有人覺得就是一筆歷史的爛帳。
回顧 2003 年大事,是很動亂忙碌的一年,有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回程爆炸、美國發動對伊拉克的戰爭,自越戰以來最大的反戰遊行在全球爆發,BBC 估計約有六百萬到一千萬人參與;香港二十三條立法緩議--五十萬港人上街,要求撤回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SARS 疫情爆發、台灣通過廣電三法(黨政軍全面退出媒體)還有許多知名人物離世帶給衝擊,當中也包含薩依德。薩依德這篇文章現在來看是及時,還是錯過了甚麼呢?
延伸閱讀:2003 年還有哪些大小事?
✍🏼 編輯動態
閱讀筆耕 𝑳𝒆𝒐:
Swift Evo:
🪧 本週活動預告(UTC+8)
本週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