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 期
💪🏼 如何運用比特幣取回自主權
小烏鴉Ma𝕏:本文強調時間是我們最寶貴的資產,甚至高於比特幣。在現代社會,個人的時間和注意力常被媒體和社交平台耗損,而多數人未意識到這種剝削。作者提醒讀者,應如同處理金錢般嚴肅看待時間。每個人在社會和經濟結構中,被視為有限的生產資源,政府和企業正消耗我們的時間和生產力。
文章呼籲保護時間不被無意義活動浪費,將時間視作貨幣管理,積極提高生活品質。作者鼓勵加入其社群,學習如何在追求主權的路途中,成為早期參與者,並實現個人的長期成功。
個人強烈推薦這篇文章,主要還是因為他深入討論關於「時間的價值」。文章揭示了在現代社會中,政府和商業機構是如何消耗我們的時間和生產力。透過具體例證,作者指出時間不僅是交易的對象,還是影響我們主權和自由的關鍵因素。
文章不僅洞察問題,還提供了解決策略,鼓勵讀者積極管理自己的時間,將其視為最重要的資產。如果你對於時間管理有興趣的話,這篇文章應該能幫助你珍惜時間,並學會有效利用每分每秒。
💰 我們為什麼投資 TON 網絡
閱讀筆耕 𝑳𝒆𝒐:前幾天,我也試著在 Telegram 上啟用收付美元穩定幣的服務,在搜尋框鍵入 wallet,順著引導,就能把錢包串進去 Telegram 裡,裡面支援的代幣種類不多,不過目前 USDT 存放有 50% 的獎勵[1],相當誘人。
現時,跟朋友吃飯時最常用 LINE 轉帳分攤算錢,單位是新台幣;未來,也希望這個場景搬遷到 Telegram 上,大家拆帳時用 USDT 結算,很潮啊!
TON 是一個最初由 Telegram 設計並由開源社群繼續開發的 1 層區塊鏈網路。我們相信 TON 有能力向大眾引入加密貨幣,因為它在 Telegram 網路中得到了廣泛使用。
2024 年 4 月19 日,Tether 宣佈在 TON 區塊鏈和 Telegram 錢包中部署其穩定幣USDt。這項發展代表了加密產業的重大進步,因為它允許數億用戶透過 Telegram 平台無縫發送和接收穩定幣,讓付款像使用 Venmo 或 Apple Cash 一樣簡單。
[1] 主編按:投資理財有賺有賠請詳閱公開說明書。
副刊
🎥 The Beatles: Let It Be 紀錄片觀後小記
Denken:馬世芳作為專業樂評,分享紀錄片《Let It Be》觀後心得,並為我們回顧披頭四的後期歷史,再適合不過,推薦此文。
我個人開始熟悉披頭四,那已是 2007 年蘋果電腦與披頭四的 Apple Corps Ltd. 達成和解之時,我才驚覺竟有如此商標爭議。2010 年披頭四全數專輯登上 iTunes Store,我才開始聽披頭四的音樂,自此一發不可收拾。那是個多麼美好又混亂的年代:
這四個二十多歲的小青年沒有崩潰,沒有毀掉自己,並且直到最後一刻都不斷精進,持續創造出美麗不可方物的歌,那已是不可思議的奇蹟。
📝 Matters 我最喜愛的讀書筆記
Swift Evo:在 Matters 我最喜歡的詩詞系列結束後,我們將展開新的系列 Matters 我最喜愛的讀書筆記
比起直接推薦讀書筆記,這系列將包括向大家介紹不同讀書筆記的推薦文。大家可以從別人的讀後感中,了解書本能否與自己產生共鳴;同時,亦借此感到一眾參與徵文活動的推薦者及在 Matters 默默無聞創作讀書筆記的各位作者。
在閱讀的順序上,建議先從馬特週報的推薦原因中選出合你口味的方向,再到推薦讀書筆記的文章,然後是讀書筆記,一層一層走到書本的面前。在這過程中,你也會慢慢發現 Matters 有這麼多愛書的朋友呢!
JK talk - 我最喜歡的讀書筆記~「我讀三體後~對於黑暗森林法則的反論」
推薦的讀書筆記︰https://matters.town/@jerryku2003/419802
推薦原因︰《三體》是熱門書籍。JK 透過重讀自己對三體一書的讀書筆記,重次回視自己在大半年過後的感受和理解,有否與過往的自己有所不同。人的慾望無窮大,而物質的追隨只有在滿足的那一刻大概有 15 至 20 秒是開心的。然後,慾望又再把自己吞噬,產生更多的焦急。
或許我們要的不是追逐外界給與你的焦急,我們要的是安置好自己的心。
si薰 - 再一次回顧陳思宏「鬼地方」
推薦的讀書筆記︰《鬼地方》/那個家鄉,那個鬼地方!
讀書筆記作者︰Sunline
推薦原因︰《鬼地方》是一本以鬼為題材的訴說著家鄉的書籍。Sunline 的書評雖然有少少透露了劇情,但無礙閱讀全書的樂趣;更多的是可以由 Sunline 的書評,明白這本書並非在賣恐怖和死亡,更多的是透過死亡和鬼,說著一個個台灣的本土小人物的小故事。
如果你完全不想被劇透,si 薰的推薦就符合你的要求了。你可以先由 si 薰的文章了解到此書的樂趣所在。
一本書,兩種解說,各取所需。
🇵🇸 聲援巴勒斯坦,Taiwan 不敢 help?
熱浪/Heatwave:這篇文長,希望有助大家比較完整地去理解美國在發生甚麼,雖然有些內容可能會超過興趣,但還是可以觀賞:用一篇文章指正各方、寫到甚麼人都得罪——這大概就是 1980 年代裡的左派在作的事。
以下大略提綱一下內容。
上個月中,全球各地開始響應聲援巴勒斯坦的行動,在美國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的行動,更是要求哥大的校務基金,從以色列相關投資撤資(divestment)。
作者文章一開始先為大家補了哥大的學運史脈絡(1968 年反越戰、爭取黑人民權),並提到哥大這回紮營抗爭的行動,形式上模擬加薩地區難民營的帳篷,和 1980 年代「南非撤資運動」(Divestment from South Africa)下的「貧民窟抗議行動」(Shanty Town Protest)呼應,都訴求從種族隔離國家撤資。
接著講美國政壇的狀況、以色列訪問團來台灣的時候,我們的執政黨和在野黨如何表現。最後是台灣社運團體——平行政府,即使被媒體封殺,仍持續投入聲援巴勒斯坦的行動,與全球聲援巴勒斯坦浪潮同步。
👷🏼 台灣五一勞動遊行,為何首次納入公正轉型訴求
熱浪/Heatwave:每年的五一勞動節,勞工團體都會舉辦遊行,今年則有台灣氣候行動網絡加入,成為五一遊行發起團體之一,是首度環運與勞權的結合。「公正轉型,勞工同行」的口號,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宣示的「不遺漏任何人」 。
有意思的是,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的概念,源自於 1980 年代北美的勞工運動:
其核心精神可以由當年工會運動的名言「死亡的星球上沒有工作(There are no jobs on a dead planet)」充分體現。不論是高汙染產業中的勞工、在地社區居民與環境運動者,環境永續與勞工權益並非對立,而是彼此共享切深的利害關係。
詳見台灣氣候行動網路的文章。環境資訊中心的記者,也深入淺出地報導,台灣這邊需要面臨的課題:如何避免綠色的轉型成為對勞動者的剝削?
延伸閱讀:淨零路上不遺落任何人,一文搞懂「公正轉型」是什麼?
✍🏼 編輯動態
閱讀筆耕 𝑳𝒆𝒐:
小烏鴉Ma𝕏:
🪧 本週活動預告(UTC+8)
本週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