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期
🌫 撥開迷霧:一文理解 Story Protocol
小烏鴉Ma𝕏:Story Protocol 在 9 月初面向市場就引起不少人關注,畢竟一個如此神秘的項目,居然能獲得 a16z 領投。加上其希望打造網際網路的「開放 IP」生態,也吸引了不少 NFT 玩家的青睞。
本文彙整了目前 Story Protocol 已公開的資訊,讓聽過但還不熟悉的夥伴,可以更瞭解這個神秘的項目在做什麼。
這篇文章是目前看過相對完整的 Story Protocol 介紹,作者結合了很多中文讀者比較耳熟能詳的事件,去舉例說明,讓大家可以更容易去理解 Story Protocol 想做的事情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聽過,但還不知道 Story Protocol 到底在幹嘛,可以參考一下這篇文章的內容。
🏬 從 Blur 的空投策略看代幣如何驅動增長
Denken:NFT 交易市集 Blur 在短短幾個月內,取代 OpenSea 成為新霸主。成果非凡的歷程中,是如何透過空投來引導用戶行為?本文深入分析了不同階段的策略。
抛开争议不谈,Blur 的空投策略有许多可取之处,代币激励设计与产品、运营节奏深度融合,在 Blur 平台生态的演进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此外,Blur 亦引入了「遊戲化」的策略:
Pacman 曾提到购买 NFT 是充满乐趣的体验,他希望尽可能重现这种乐趣。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游戏化的影子,适度的游戏化的引入对于提升用户参与度和参与体感都非常有用。
這不禁讓我想起電玩遊戲市集 Steam 甚至能把「買遊戲」的行為變成一種遊戲。讀者是否有在 Blur 上體驗這些過程呢?不妨留言跟我們分享一下。
🏦 解讀 Debank:從 DeFi 錢包到 Layer2,如何追趕 SocialFi 新風口?(PANews 版本)
閱讀筆耕 𝑳𝒆𝒐:最近這一個月,X(原名 Twitter)和 FriendTech(基於第二層網路 Base 的的社交應用)都推出了創作者收益模式而備受關注。
本篇文章一開始先點出了他們有哪些缺失,順勢帶出主題,相較之下 Debank 平台的準備顯得充足多了:先做好社交功能、再做區塊鏈,逐一盤點介紹。
完讀後,覺得最喜好的一點是,Debank 用上了許多「Web3 技術活」,倒不是要讓使用者實現什麼風騷操作,而是要讓操作難度優化地和 Web2 差不多——打造猶如台詞「他傻瓜,你聰明」的自動照相機體驗。
適應社交互動的高頻率特性
➪ 背後出自於:修改共識機制,讓 gas fee 降低數百倍。
使用者登入帳戶時,感受和 Web2 相仿
➪ 背後出自於:類似帳戶抽象的系統。
社交功能「Hi」有著類似交友軟體 Tinder 為訊息優先權付費的概念
➪ 背後出自於:注意力市場中為資產定價。
社交功能「Stream」慎重對待用戶每一分鐘佇足的時間
➪ 背後出自於:計算使用者貢獻值,反映在貼文的實現價值(Realized value)上。
Twitter 上大肆流行的仿冒攻擊,DeBank Stream 可以透過考慮用戶淨值和 TVF(Total Value of Followers,粉絲資產總值)來幫助用戶鑑別內容源頭的可靠性(傳統的仿冒帳戶可以刷粉絲數,但無法增加假粉的總資產,妙啊!)
DeBank 由鏈上資產儀表板工具,進化到社交金融領域,非常呼應第 37 期的文章「最好的鏈上社交不是 Lens,而是 Dune」這篇文章,哈哈!
副刊
✈️ 在世界遊蕩的女性 6:脫離長期生活的環境,才能有機會感知自我
自由精靈 - 多比:不論是往世界闖蕩的遊蕩者,還是 Web2 和 Web3 的數字遊民,都在過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面對跟以往不同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往尋找新方向和探索未知的方面前進。
今次介紹的文章,源於「在世界遊蕩的女性」合集,作者說:「女性的自由和自我,很大程度上是在迁徙和游荡中获得的。因为亲身看到别的可能性,才会对自己当下所陷入的主流生活有觉知和挣脱的欲望。」
雖然這是 Web3 周報,但擴闊邊界,四處探索,又或是在自己的城市嘗試新的生活及工作方式,都能讓我們看到更廣的邊境,而當中的創新和探險精神,在我心中,也同樣是 Web3 探索者所需俱備的內在條件。
🌤 氣候政見
熱浪/Heatwave:地表人類史上最熱的七月之後,國際各方都紛紛有所行動。在台灣,國際氣候發展智庫於八月底宣布,舉辦首次總統候選人的氣候政策辯論,目前確定參選的總統候選人都表示會參加。
本編這幾次對台灣選舉候選人提出的新政觀察是:縱使有人提出新意見,最後也會被其他方採納。換句話說,不管是哪位總統候選人,政見都差不多。
還是很期待 10/21 的辯論會,每位候選人都能提出好的氣候政見。
相關消息可見:
⚓️ 歷時八年,福賜群號漁工 SUPRIYANTO 死亡案,船長及輪機長終於被起訴
熱浪/Heatwave:這則是本週最意外的消息。
因為事發當年,我在 YouTube 看過其中兩段影片,看到印尼漁工 Supriyanto 本人,那時已經知道,屏東地檢署找來的通議不懂印尼中爪哇語,沒有正確翻譯影片裡的對話內容,只是沒有料到重新偵辦的過程這麼漫長。
漫長到有台劇上映遠洋漁工的故事,頗獲好評;長到好多人幾乎以為沒有下文了。
TIWA(Taiwan International Workers' Association)是台灣最早關注外籍勞工的團體之一,很重視人與人之間是否有正確的對待,舉凡有不當的對待,他們都會追究到底。比如本世紀初,有政治人物性侵家裡的菲籍移工,權大勢大,本來太太已經要求菲傭私下和解,後來還是被移送司法調查,過程中各種施壓阻撓、使盡各樣花招,審了 12 年,最終被判有期徒刑 3 年 4 個月定讞。想當然爾,TIWA 也是移工人力仲介公司最討厭的一群人,TIWA 甚至會定期去監獄,探訪外籍移工的受刑人。
更多過程點滴可見:《八尺門的辯護人》關鍵證人的名字,其實是取自 2015 年命喪台灣漁船「福賜群號」的印尼漁工
✍🏼 編輯動態
閱讀筆耕 𝑳𝒆𝒐:
Swift Evo:
熱浪/Heatwave:
🪧 本週活動預告(UTC+8)
9/22 (五) 20:00 | IMO 瓦基:創作的底蘊!瓦基的「筆記系統」一路上迭代、優化的過程(Matters Lab Discord 自由二台)
本期【創作者經濟 IMO】語音活動邀請到了自媒體「閱讀前哨站 Website」、「下一本讀什麼 Podcast」主持人,也是《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作者瓦基。
最初,瓦基任職於台積電主管的職位。閱讀與寫作一開始只是他的斜槓,漸漸地,成為了他生命中的熱愛,變成了他的本業,也開枝散葉成各種變現的管道。
這一切背後的驅動力,應有很大的一部分佔比,是來自瓦基「做筆記」的功夫,從早期「子彈筆記思考」的實踐,後來透過 Notion、Readwise 工具協助「化輸入為輸出」, 以及最新接觸的由 Heptabase 驅動的「卡片盒筆記」系統⋯⋯構成了源源不絕的創作底蘊。
我們十分好奇這些筆記方式/工具/平台,它們的特性?彼此的差異點?適合哪些人?如果我是一個想學習這些方法的新手,該如何踏出第一步呢?
9/23 (六) 21:00 | 夜話 Sunline 電子書、寫文和整理文章編成書(Matters Lab Discord 自由二台)
我剛好有一本電子書要上架,可以聊電子書、寫文和整理文章編成書的部分。
9/24 (日) 20:00 | 夜話 珮妍媽媽「粵語」 閒聊(Matters Lab Discord 自由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