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Matters 馬特週報

Share this post

第 43 期

web3matters.substack.com

第 43 期

Aug 28, 2023
4
Share this post

第 43 期

web3matters.substack.com
Share

📈 過往的回音:探索下一波牛市的跡象 by Ignas

Ignas | DeFi Research
Echoes of the Past: What the Deja Vu Market Tells Us About the Next Bull Market.
There’s a popular belief in crypto that you need to survive three crypto cycles to truly make it: One to get rekt and learn important lessons about how crypto works, the second to make some gains and feel comfortable, and the third to achieve generational wealth…
Read more
25 days ago · 12 likes · 4 comments · Ignas | DeFi Research

小烏鴉Ma𝕏:人們普遍認為,加密貨幣需要經歷三個加密週期,才能真正實現這一目標:第一個週期是為了獲得知識,並學習有關加密貨幣如何運作的重要經驗教訓,第二個週期是為了獲得一些收益並感到舒適,第三個週期是為了實現代際財富。

每個牛市和熊市都略有不同,但總體情況基本相似。作者透過本文闡述,如何根據過去的經驗,預示下一次牛市的開始時機。

牛熊轉換應該會是多數人都很關注的議題,而 Ignas 這一篇文章分享了他對於目前加密市場的看法,從加密貨幣、DeFi 等賽道進行延伸,並探討接下來可能有哪些新的敘述可以開啟新一輪的牛市。

其中,我蠻喜歡的一句話:「在加密貨幣領域,我們聲稱討厭中央政府印鈔,因為它削弱了法定貨幣的購買力,增加了不平等,並最終導致貨幣崩潰。然而,加密貨幣行業最擅長印鈔,而且每次牛市都會變得更容易(印鈔)。」

圈外人總覺得加密產業就是個泡沫化領域,這應該也是主要原因吧!


👑 為什麼以太坊的公鏈之王地位難以撼動?

閱讀筆耕 𝑳𝒆𝒐:這篇文章很「穩定地」回顧了以太坊的現狀與展望。為什麼說穩定呢?因為你看他每一段都有一個核心,圍繞著核心鋪寫,就會有一股安定感,讀起來不會「發散、飄掉」:

  1. 以太坊簡介:建立在區塊鏈技術上的去中心化「世界電腦」。

  2. 以太坊 L2 解決方案:瞄準區塊鏈三角悖論中的「可擴展性」要加快交易速度和降低成本。

  3. 所以不需要其他 L1 了嗎:非也。整個產業需要「多樣性」良性競爭和分散風險。

  4. 以太坊商業模式:以以太幣標價「區塊空間出售」做為產品(每次數據紀錄都需要區塊空間)。

  5. 以太坊獨特價值:先行者優勢搶佔各種「之最」(最多開發人員、最高數據指標、最長壽)。

文章讀起來可能覺得不會是很「犀利」,但是寫作就像以太坊一樣要經營的長長久久:平時,力求穩定上壘,有時,敲出一支長打。

備註:文章中的林迪效應(Lindy effect),意指「沒有自然極限壽命」的事物,例如科技、觀念、宗教⋯⋯只要存在的週期愈長,它的壽命也會愈長。


💡 論湧現:為什麼 DAO 將崛起?

Denken:SeeDAO 是相當活躍的社群,核心成員也不時會出來分享治理經驗,這是最近極具說服力的一篇鉅作。

這篇文章從開頭就重重一擊:

效率永远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目的。 高效的世界应该让人人直达目的,实现他们真实的愿望,而不是生活在种种颠倒中。

许多人盛赞公司制的高效性,往往是就其协作实现某一大型工程而言⋯⋯(中略)⋯⋯然而,如果我们追问一个更加深刻的问题:这种制度是否让制度内的个人实现了自己的真实愿望?它真的帮助人们生活的幸福了吗?答案则往往是否定的。

譬如,SeeDAO 翻譯公會的實際經驗,在採用 GTP-4「人工智慧」翻譯、重心轉往選題與校對之後,活躍成員反而愈來愈少,產出效率反而降低!於是社群發現,人們不是為了產出而翻譯,是為了成長與交流而來,經投票後重新回到「人工」翻譯。

在這篇文章中,經常有這樣的實際案例、理念哲學的交叉探索,繼而凸顯出 DAO 的治理方式,為何仍能勝出。


🛤 Taka:賦稅作為終局之戰

Denken:公共財/共用品/公共物品在傳統國家社會,是以稅收方式資助。那麼在 web3 無中心化國家的脈絡裡,如何獲得資助、如何有效分配資源呢?

這篇文章深入淺出地闡述,以太坊基金會如何扮演早期資助的角色,強化生態系的發展,譬如在 Gitcoin Grants 1-6 擔任主要捐款者。並進一步探討超證(Hypercerts)、部分共同所有權(Partial Common Ownership)的概念設計,如何成為區塊鏈公共財建設的資金源頭。

P.S. 這篇譯文是「由 ChatGPT 翻譯,並經過大幅人工調整」,呈現了另一種有趣的風景。


🎆 未盡的瓦貓之夏|老胡:不該成為絕響

自由精靈 - 多比:瓦貓之夏是去年在大理一個很重要的數字遊民慶典,很多去中心化的活動,新奇、有趣、有想像力、愛探索。一年過後,生長出來的組織、DAO 和人來了一個回望。Web3 需要社群生生不息的發展,如是這樣的紀錄和文章都重要,也感謝單位繼續紀錄,抓著過往的尾巴,同時迎來新的展望。

在這一周年之際,我們將邀請大約十位核心參與者或見證者,重溫那段時光,為未來的 web3 發展史的書寫留下第一份草稿。

如果說區塊鏈創造了抵禦時間沖刷的不可篡改賬本的技術手段,我們同樣相信,不同視角的參差多態的分佈式口述,是真實歷史留存的前提。

在邀請的講述者中,有的是最開頭的構想者,有的是會議的組織者,有的出錢,有的出人,有的被瓦貓之夏改變了職業軌跡,有的在大理找到了愛情。


副刊

📖 馬特「杯中夢靈靈靈」詩歌匯總雙週刊 2

Swift Evo:這次短短 12 天,收到了 40 篇以上創作,全部收錄至這份匯總雙周刊之中。

Sogni 亦點評當中「孤立子」這次的創作,AI 也成為了點評詩歌的工具。

想與 Matters 眾多詩人交友於詩,記得不要錯過:詩歌匯總雙週刊 2。


🌲 朱淑娟專欄:自然解方是淨零好方法、還是金融遊戲?

熱浪/Heatwave:閱讀 Gitcoin Grants 氣候解方的專案時,最麻煩的並不是英文,而是想識破騙局(社會上詐騙案件報導畢竟太多),然後才是:一個專案到底可不可行、這個氣候解方有沒有效果、以及能走多遠?(此時英文閱讀能力才會是問題。)

我們同時需要認識的是,那些常年在第一線努力於環境議題的人們,關切什麼方案有實質效果、什麼方案最終可能是虛晃一招。尤其西方環保動保都推動得早,他們試過的方法或提出的建言,值得成為借鏡;正是推薦這篇獨立記者報導的原因。

盧倩儀說,自然解方有三個行為人,第一是碳排大戶,例如殼牌石油 shell、道達爾石油 totalenergies、bp 石油等等。他們一方面強調自己種樹減碳,但另一方面繼續汙染,自然解方對他們的用途是轉移注意力。

第二是保育大戶,例如 WCS(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協會)、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WWF(世界自然基金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大自然保護協會)等大型保育團體。他們接受排碳大戶委託,去非洲等地方種樹,同時卻破壞自然與人權,包括圈地,趕走原先跟自然和諧相處的當地人。

她提到剛果的 Bateke Plateau 草原(Savannah),2018 年被 BioTropica 報告指為「地球生態最後防線」,但道達爾跟 WCS 合作要將它毀掉,改種澳洲或東南亞進口的外來種,這種樹不耐野火,易燃反而破壞生態。第三是金融財團,將前兩者的合作建立一個認證、買賣、交易平台,即所謂第三方認證。

上期週報只選了一個專案介紹,還沒說整體上這期 GG18 的氣候解方有甚麼發現:有些專案在前一期就申請過,譬如大麻混凝土(Rebuilding Turkiye)。這期有海藻磚(Seabrick),還有幾個專案直接擺明著說「要對抗石化業的謊言和操作」(石化業即是氣候變遷的人為因素大戶):

  • Elephant in the Room Strategic Climate Solutions

  • Beyond Fossil Fuels - Supporting Indigenous legal efforts to STOP fossil fuel

上周共同編輯 Swift Evo 傳來最新消息:殼牌將與 Gitcoin 合作一年,除了贊助四期氣候解方和今年 Q4 的駭客松(Hackathon),開發開源軟體(open-source software)是主要因素。

我心想,殼牌本身是否也夠有錢,才盤算要試看看(虛擬貨幣的金流,這一堆「騙子」或過於理想的「技術人員」,到底做不做得了事情?先合作一年看看有甚麼效果?),另方面也能掌握這塊的技術發展。

我希望最好的情況是,殼牌拿錢出來,讓有為的科學家和程式設計師等團隊,做有用的東西出來,讓更多人可以有意義地參與環境的議題。

事在人為,樂觀其成。祝福大家都能比照 Web3:保有「問題意識」,繼而「監督發展」。

【延伸閱聽】線上講演(中英影音記錄):Nature Based Solutions: What's the Problem? 自然為本的解方


✍🏼 編輯動態

小烏鴉Ma𝕏:

  • 從美元到 CBDC 帶來的金融矛盾,是金融革命或隱私之殤

  • 花旗銀行探索金融市場,看基礎設施的顛覆和轉型

閱讀筆耕 𝑳𝒆𝒐:

  • 創作者經濟 IMO 週報 #6|筆記軟體三巨頭,誰更適合你?

  • 柴犬幣是什麼?柴犬幣生態大搜查

  • 簡約的驚悚!讀《家弒服務》無雷心得


🪧 本週活動預告

  • 8/29(二)20:00 UTC+8【她鄉 & 世界走走】為什麼我們需要女性社區(馬特市公告,Matters Lab Discord 公告,將於 Zoom 舉行)

    「世界走走」在自介中寫:「女性視角只是一種有別於權力視角的視野」。從這些表述中能感受到,無論是女性社群「她鄉」或女性媒體平台「世界走走」,都希望打破現有結構的框架,給世界帶來更多元且包容的聲音。

  • 9/1(五)20:00 UTC+8【IMO fj】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底層邏輯》說書分享會(Matters Lab Discord)

    新的一期【創作者經濟 IMO】語音活動,邀請「假日讀書會」LINE 社群版主 fj,她目前是 BookBook 平台線上讀書會的特約講者及課程講師,2 年的說書經驗,舉辦超過 30 場讀書會。

  • 9/2(六)20:00 UTC+8【夜话 Benno】(Matters Lab Discord)

  • 9/3(日)20:00 UTC+8【夜话 阿里】(Matters Lab Discord)

    阿里谈他去東京參加 WebX Asia 的活動。


感謝你閱讀本期《Web3Matters 馬特週報》!歡迎追蹤我們的 Twitter,或用 email 即可免費訂閱本週報👇🏼

4
Share this post

第 43 期

web3matters.substack.com
Share
Comments
Top
New
Community

No posts

Ready for more?

© 2023 Web3Matters Community
Privacy ∙ Terms ∙ Collection notice
Start WritingGet the app
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