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話:你也在玩《Threads》嗎?來追蹤我們~~~
🗞 盤點 2023 上半年 Web3 十大事件 by Jesse Zheng
閱讀筆耕 𝑳𝒆𝒐:
▇ 文章簡介
以太方上海升級|增強投資者對以太坊這一「互聯網債券」的信心。
Layer 2 是大規模落地的必由之路|Arbitrum 和 Optimism 在 L2 市場上占據了統治地位⋯⋯市場上是否需要這麼多的 L2 還有待觀察。
Move 公鏈生態|Move 係公鏈代表了與以太坊 Layer 2 不同的擴容發展方向,Move 的安全、靈活等特性成為新公鏈主打的優勢之一。
Blur 與 NFT 行情|BLUR 為巨鯨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退出時機。
ChatGPT 等 AI 產品影響 Web3
美國加密友好銀行暴雷彰顯比特幣價值|⋯⋯這次卻是反過來,傳統金融市場對加密數位資產的一次偷襲,給加密行業從業者敲響了隔離風險的警鐘;15 年後的今天,這些銀行用一次次的倒閉向世人證明了中本聰的遠見,銀行的確很難為用戶管理好錢財。
MEME 熱潮與土狗亂象|Pepe 與 AIDOGE
比特幣生態枯木逢春|Nostr 與 Ordinals
大步邁向 Web3 的香港|香港作為中國的先行先試示範點,將成為中國虛擬經濟發展的橋頭堡。
SEC 與加密社區的龍爭虎鬥|美國和香港完全相反的監管態度,讓我們不禁思考這或許會是東升西落的開始。
▇ 推薦原因
每到年末,幣圈「年度回顧」主題總是永不缺席;現在有人幫忙整理好了上半年度的「候選人」備選清單(素材),先把它收藏起來再說!也重溫一下這些事件,看看哪些事件你當初沒 follow 到,或是 miss 掉事件中哪個小環節。
這種捕捉「廣度」為主的文章,怕是「深度」方面比較難兼顧,但這篇文章並不會有這樣的感覺。
閱讀過程中,不時會出現引人玩味的觀點。例如最後一大段〈SEC 與加密社區的龍爭虎鬥〉裡,指出代幣化不是為了規避證券法,而是區塊鏈技術在現實應用中因為需求而產生的結果。無論你是否同意這看法,至少它不落俗套。
🎙 曼報評 Threads
Denken:近期最熱門話題,絕對是 Meta 所推出的 Twitter 競品「Threads」。
隨著大環境的變化,Meta 再次推出「內容優先型」的社群產品,並計畫邁向「去中心化」的聯邦宇宙,新產品上市毫無疑問獲得重大成功,無論是 Mastodon、Bluesky、乃至任一個 SocialFi 產品都遠遠不及。
我們既無法否認「Meta 就是有能耐把社群網站做大」,甚至 Mark Zuckerberg 會到對手陣營玩迷因宣傳。
Twitter 企圖起訴 Meta 盜用商業機密的同時,前 Twitter 執行長暨 Bluesky 創辦人 Jack Dorsey 轉推自嘲:「大家都在做 Twitter 複製品。」
📡《NFT 革命:協議探索、估值和商業模式》by Antalpha Ventures Jake(出處/中譯版)
小烏鴉Max | Demi #0604: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 NFT 的協議、評價和商業模型。文章首先解釋了 NFT 的基本概念,並分析了其價值的來源,包括獨特性、稀缺性和需求等因素。
接著,從 NFT 的實用性和商業模型,包括品牌合作、IP 資產的特許經營、虛擬世界的整合等開始進行延伸。
最後,提出了一些潛在的交易模型,如租賃、抵押和典當等,並指出了創作者、收藏家和投資者需要注意的風險,如市場波動性、偽造和抄襲、知識產權問題等。
我個人認為這篇文章對於任何對區塊鏈和 NFT 感興趣的人來說,都會是一份必讀的內容。
不僅提供了 NFT 的深入理解,還從多個角度分析了 NFT 的價值和應用。無論你是一個創作者、收藏家還是投資者,這篇文章都能讓你對NFT有更全面的認識。
此外,文章還提出了一些實用的交易模型和需要注意的風險,這對於想要參與 NFT 市場的人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無論你是區塊鏈的新手還是老手,強烈推薦你閱讀這篇文章。
副刊
📖 以诗会友《诗歌知音专场》及《觅知音》活动的结案报告
Swift Evo:難得馬特週報的小說推薦引起共嗚,Sogni 將會成為 Matters 另一種文字藝術的推動者 - 詩詞。由這一期的馬特週報開始,Shift 主持的 Matters 小說推薦與 Sogni 主持的 Matters 詩詞推薦,將會相隔一週輪班出現。為馬特週報的讀者提供另一種文學欣賞。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诗经》的作者关于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这种观念的萌芽。作为一个理论术语提出来,最早大约是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后来“诗言志”的说法就更为普遍。《尚书·尧典》中记的舜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庄子·天下篇》说:“诗以道志。”《荀子·儒效》篇云:“《诗》言是其志也。”
这也是为什么古人多用“以诗会友”来了解彼此是否有相交成友的可能。
🍄 麩胺酸鈉(味精/MSG)
熱浪/Heatwave:我們先前在第 15 期花了些時間,了解市售食品的營養標示(當中的反式脂肪含量),說到最好標示載明的都是天然食材,很多食品添加物是看到會唸也不知道是甚麼的名詞,這一期我們就來認識幾個普遍在法規上屬於可適量使用的合法添加物。
L-麩酸鈉就是俗稱的味精(MSG),主要是用來提供產品的鮮味,5'-次黃嘌呤核苷磷酸二鈉(簡稱:GMP)是用來呈現肉鮮味,而 5'-鳥嘌呤核苷磷酸二鈉(簡稱:IMP)則是用來呈現香菇鮮味!GMP 與 IMP 兩個成份的製作是利用微生物將糖發酵之後純化結晶而成,素食者也能夠食用。這三種常見的調味劑,主要的功能是用來增加產品的鮮味,或調整食物的味道,對於湯頭風味而言有增加鮮味的作用。
此外,兩項粉狀商品當中也有相同的添加物,麥芽糊精會出現於粉狀商品主要是為了增加其黏稠度,而二氧化矽使用於調味粉中可作為品質改良劑,避免結塊。(出處)
雖然說…
許多天然食物中都含有麩胺酸鈉,例如番茄、乳酪或乳製品、蘑菇、玉米、青豆、肉類等,味精過去的生產方式是從海藻提取和麵筋水解,現在則以澱粉、糖蜜為原料,以微生物發酵而製成。根據國際麩胺酸鈉資訊服務單位(IGIS)研究,即使料理完全不添加味精,我們每天正常的飲食中大約會攝取到 20 克的麩胺酸鈉。(出處:台灣衛福部)
但其實,可能有一些後來才對 MSG 作的神經生理研究,並未被官方考量進去(有興趣可參考此留言)。歐盟最新的作法是採取「可添加」,與其說是合法(對人體完全無害、無風險)不如說是合法管理,讓不想吃到MSG的消費者,可以經由閱讀標示而選擇不購買。(參考: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食品安全資訊網、歐洲食品安全局)
同場加映:台灣法規下的市售麵條
食品加工中添加防腐劑的功能主要為延長保存,苯甲酸屬於合法的食品添加物,但依照《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的規定,苯甲酸可添加之食品種類與用量標準並不包含麵條,因此麵條製程添加苯甲酸屬於違法使用。(出處)
以及方便轉傳親友的簡單科普版(有友善圖解)
第 36 期
《Web3Matters》的 Threads, aka Instagram 帳號被永久刪除了。
我連截圖紀念都來不及。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See you in the decentralized wonderland?
昨晚本刊 Threads 帳號因不明原因被停權了… 正在申請復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