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期
主編 Denken 的話:本期有兩大重磅消息公告!
(一)本週五 4/21 晚上 7 點,我很榮幸受邀與《區塊勢》、《c2x3|區塊鏈藝術媒體》、閱讀筆耕,在台北進行一場實體會談!
活動資訊:Explore writing and ETH ecosystem in Matters.Town
(二)本週報開放投稿!只要你的文章是:
主題與 Web3 相關
未曾公開發表、1,000 字以上的原創文章
就歡迎你來投稿!凡獲選就能得到 10,000 LikeCoin(現市值 20 USD)!
獲選文章細則:
《Web3Matters 馬特週報》將以單獨一則電子報,刊載一篇獲選文章與編輯推薦語,並擁有一週的獨家優先刊載權;作者仍擁有作品的著作財產權,並可於一週後發表於他處。
作者於一週後發表至馬特市(matters.town),即可獲 10,000 LIKE。
作者於馬特市發表文章時,只要先綁定 ETH 地址,即可再獲一個 Travelogger NFT(空投至該地址)。
(4/20 已更新)【注意事項】來信 email 地址、名稱與稿件,都將於 Matters Lab Discord 的公開頻道「web3matters-週報」,在審稿期間「公開來信」與討論,故建議使用可公開的 email 地址與名稱。如不願公開來信 email 地址、名稱或稿件,請於信中註明即可。
投稿請寄:(更新:已截止)
📚 《UniV3-Fi 系列研報 #1:30+ 賽道項目縱覽與展望》 by 0xJamesXXX
來自小烏鴉Max | Demi #0604 編選:Uniswap V3 license 過期後,V3 Forks 以及其它集中流動性 DEX 的發展,將會拓寬整個 V3-Fi 賽道的容量,因此原有的基於 UniV3 的 DeFi 協議,將會在短時間內迎來更多的場景拓展。
James 整理了 30 個生態項目的基本資訊以及重點項目的詳細介紹。
James 是一個很棒的 DeFi 賽道研究員,這一篇作為系列研報,針對 Uniswap 的機制和發展都有非常完整的瞭解和見解,甚至也對其生態衍生的服務都有涉獵。本文針對抵押借貸平台、LP 流動性管理都有介紹,如果想瞭解這一塊生態發展,這是一篇值得參考的文章。
📉 Complexity of a Stablecoin “Run”
來自 Denken 編選:在三月期間的銀行暴雷事件,一度導致穩定幣 USDC 與 DAI 幣價脫鉤。在最關鍵的 3/9-12 三天期間,區塊鏈上的「資金出逃」情形如何呢?
本文作者透過 etherscan 分析以太坊主網區塊鏈上的數據,以幾張統計概況圖表,具體而微地呈現「資金出逃」時間軸線,以及幾個顯眼的中心化交易所大額轉帳行為,頗為有趣;或許可進一步做投資行為分析?
副刊
🧘🏻 如空野象:空海的传说
來自 Shift 編選:空海,日本佛教僧侶、書法家,俗名佐伯真魚,為唐代日本留學僧,師學於今西安青龍寺惠果門下,受獲傳承付法第一人,賜受法號遍照金剛,諡號弘法大師。 空海至中國學習唐密,傳承金剛界與胎藏界二部純密,為唐密第九祖、日本佛教真言宗開山祖師。
他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如其他名人源義經、宫本武藏,都在小時候留下不可思議的傳說。
這篇故事連載是關於空海幼年到二十歲出家的生活,基本上不見於史實,疑團甚多。而高野山保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遺產、鐮倉時代(约1185年-1333年)創作的繪卷《高野大師行狀圖畫》為大家帶來種種傳說……
🏞️ 流動的人民故事:桃園縣水庫移民遷徙過程的研究 (PDF)
來自 meankid76/熱浪編選:(這是一個 PDF 檔,顧忌 Web3 讀者可能對這類檔案格式敏感,這邊提供路徑,讀者可自行前往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頁面>地理學報>歷年學報>第64期>作者:陳其澎/研究論文:流動的人民故事-桃園縣水庫移民遷徙過程的研究)
上一期我們知道加州 Klamath 河將復回生機的工程,是兩個印地安人在地部落二十年的心願,得以展開夢想的下一步。本期想推薦給大家閱讀的是關於台灣石門水庫移民的一些事。一些很重要的記憶,這在今時對他們那段歷史仍然有興趣的人或電視台來說[1],幾乎是再不可能尋訪得到的生命歷程。
在網路上點閱、讀到這篇 2012 年發表的論文的時候,心裡感到驚奇,從來不知道有水庫移民這回事,就很熱切地、不顧論文當中那些必須要的論述的生硬,直接從摘要、緒論進入那些被迫移民的故事,有血有肉、汗水和淚水。
對於興建水庫等經濟發展而造成的移民,在國際學術間被稱為 Forced migration,對應的中文是「強迫性遷徙」。
強迫性遷徙都發生在正面臨經濟與政治危險的第三世界地區,是因為經濟、社會與環境 結構的不穩定所引發的。從研究中發現,許多原本是世代相傳的農民或者是世居的市民們,當強迫性 遷徙發生時,最後遂變成難民、尋求庇護者、都市遊民等 (Urry 2007: 36)。強迫性遷徙有相當多形式, 其中水庫移民就是最典型的強迫性遷徙。從世界大型水庫開發的先例看來,似乎就是第三世界國家以 經濟建設掛帥下的必然結果 (McDowell 1996; McCully 1996; Cernea 1996; Johnston 2000)。
如 1930 年代在桑比亞 (Zambia) 與辛巴威 (Zimbabwe) 交界處的卡里巴水庫 (Kariba Dam),總共 57,000 人的移民被迫遷移 (Johnston 2000: 8),中國的三峽大壩,移民了 1,200,000人 (長江水資源委員會1997)。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全世界每年估計有約一千萬移民因為各項重大工程建設而被迫遷徙,而其中大部分是水庫工程。根據 1994 年的世界資料發現,192 個非自願搬遷的案例中,沒有任何一件指出移民曾經因為遷徙而改善了他們原有的生活水準 (McDowell 1996)。而根據 McCully (1996) 所著的《Silenced Rivers》一書所述及,世界上由於興建水庫被迫移民,保守估計全世界從 1959 到 1989 年 已達 3 千萬人之譜。
石門水庫的移民在國際間算是人數最少的(漢人和原住民都有)過去我們不知道有他們的存在,但是他們遭逢過的許多不幸,我們在報紙新聞上倒是都聽聞過:1963 年強烈颱風葛樂禮[2](繼石門水庫洩洪之後,毀了他們的農作)、 1970 年代許多工廠進入農地,重金屬汙染農地種出鎘米[3]。
移民們為了重整適宜居住的家園,將荒地化為良田就虛耗了其近十年的光陰。 以大潭移民新村為例,所耕耘的田地尚無法有足夠的收成時,移民必須阿姆坪-大潭兩邊跑,想趁著阿姆坪在未完全淹沒前,繼續耕作肥沃的河階梯田,以彌補移植初期困頓的生活 (范玉梅 1999)。
如當時居民的口述:「我們從 1960 年來海邊 (按:觀音大潭) 蓋房子,我一個人與隔壁鄰居一起來。 我十一月就來此蓋房子,都是騎單車來到海邊。從安坪仔 (按:阿姆坪) 騎一趟要很久,要四、五個 鐘頭之久,就在這住,明天才回去。」
沒跑那麼遠到觀音大潭的泰雅族卡拉社是往近一點的大溪中庄遷徙,離水庫太近更多不幸,最後四散,到目前是第五代,桃園市政府去年出版了卡拉社族裔的遷徙史,希望可能再將他們凝聚起來[4]。
歲月漫漫地往前,他們的生存不斷逢困厄,看這篇論文所作的訪談,我們可以知道當中的漢人和原住民是相親相愛相扶持,直到災難和政府的決策最後才把他們居所分散。
論文固然有其論述的文體形式,但應當不妨礙我們窺見那個年代裡他們的境遇。如同作者在結論的地方寫到的,這當中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東西。
但本文並不想誹議是非,到底歷史的功過,在不同的時空背景有不同的評價。只是想忠實呈現這段期間這些人的故事,可惜這卻是一段讓人遺忘的故事。 這些故事不僅是人的故事而已,也包括空間變遷的故事
祝大家閱讀愉快~!
---
[2] 鄭州(2021年7月河南水災)暴雨在前三天達到近鄭州一年平均降雨量,第四天繼續暴雨在 24小 時內降雨達 645.6 毫米,超過年平均。1963 年葛樂禮,最大雨量出現在淡水河上游的巴稜,當地在 9 月 10 日一天之內降下 1,044 毫米雨量,都屬氣候極端的現象。
https://cna.moc.gov.tw/home/zh-tw/history/36176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514090249/http://km.moc.gov.tw/myphoto/show.asp?categoryid=38
[3] 1974 年高銀化工在大潭設廠,1978 年測出鎘汙染,1982 年休耕,1990~1991 年將大潭設為特定工業區。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554906&IndexCode=Culture_Event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illegal-factory-pollution-of-heavy-metal
[4] 新聞:《流動的社群-卡拉社族裔生命故事》專書成果發表會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90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