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5 期
💳 Polygon 的「加密日常支付」正在萌芽
Owen 歐文笑長:若將區塊鏈交易與「國際跨境匯款」相比,確實兼具手續費與速度優勢。但若對照信用卡等「日常支付」工具,就顯得競爭力不足,僅有少數高速公鏈如 Solana 仍具優勢。因此,在以太坊生態中有一種論述:「側鏈與 Layer 2 用於日常支付,以太坊主鏈則負責最終結算」,而這論述已實際在發生。
根據 Messari 發布的 Polygon Q3 報告,Polygon 過去一年的整體活躍度與鏈上收入雖表現平平,但在支付應用上進展明顯。與穩定幣掛鉤的 P2P 交易、信用卡支付量皆有成長,支付型 App 的使用量也在提升。
無論是穩定幣還是 RWA,以太坊是企業最信任的基礎平台。而作為與以太坊緊密連結的側鏈,Polygon 為企業提供了速度與安全性的平衡方案。這股「加密日常支付」的趨勢已在 Polygon 上萌芽,相信未來會更頻繁的在整個以太坊生態系中看到。
🎌 兩種加密世界:實用與敘事(中文版)
:這篇文章將整個加密世界分為兩種路線:一種是「實用型」,聚焦於產品與現金流,例如錢包、穩定幣、交易所等;另一種是「敘事型」,則靠強大的願景與故事吸引關注與資金,例如比特幣、Zcash、AI x Crypto 等。
作者以建設者與交易者雙重視角切入,說明該如何在不同類型的加密世界中生存與發展。無論是要打造產品還是打造敘事,關鍵在於了解自己的優勢並選擇合適的起點,才能在這場注意力與投機驅動的遊戲中勝出。
這篇文章值得推薦,因為它一語道破許多 Web3 專案的本質迷思。當我們經常糾結於「這個專案有沒有產品?」或「這個敘事會不會泡沫?」時,作者反而用簡單的二分法讓你重新理解:加密世界的注意力與價值如何流動。
對於建設者來說,這是一份辨別自身定位與路線選擇的指南;對於投資人與交易者而言,這是解讀市場資金流向的思維模型。
推薦給所有想要更精準參與加密市場的人,不管你是創業者、研究者還是投機者,這篇文章都會提供你一個更清晰的判斷坐標。
⛲️ Web3 公共財快報
Swift Evo:Gitcoin Grant 24 Public goods tooling R&D 輪次截止提交申請。目前收到 25 份左右的申請,推動公共財資金相關的工具。(出處)
Gitcoin Grants 24 Privacy 輪次公佈結果,恭喜區塊勢成為全球十大得獎著重私隱教育的項目!!!(出處)
Gitcoin Grants 24 基建發展及跨鏈流動兩個輪次在 Giveth 完滿結束,初步估計收到 $35K 小額捐款,解鎖 300K USDC,吸引 78 個項目參加。(出處)
副刊
✈️ 長榮航空的「魷魚遊戲」,是台灣勞動現場病態文化的縮影
熱浪/Heatwave:文不長並且易讀,在孫姓長榮空服員於 10/10 過世後,陸續看到一些人在對外人說明她們的請假制度是如何,這一篇文章是最近看到最清楚直白的、讓一般大眾都能了解身在長榮體制中的處境。
另外再附上兩則相關的文給大家作查考、參照。
第一則是本文作者林芸自己臉書發的短評,她今年四月前往首爾大學亞洲研究所作訪問研究,因此這則短評結合了解析文學戲劇作品的觀點、韓國一場慘烈的罷工和因而通過的「黃色信封法案」,還有長榮航空空服員 2019 年罷工的後續。
第二則是《報導者》出的,對於還不清楚最近這個事件的讀者,這篇有事件過程完整說明:抱病值勤的空服員倒下後:解析長榮以獎勵為名、使員工不敢請假的制度迷宮。
這篇報導的記者林雨佑兩日前(臉書文)表示:
兩週內密集的研究三家國籍航空的請假規定之後,我應該比9成以上的空服員都還清楚,到底哪天請假會發生什麼事情。
這邊倒想到一個反向思考——其實台灣人普遍是愛賺錢、不喜歡閒著的,因此如果制度方向是:「無條件、不列入考績的病假,如果沒有請完,可以發給獎金。」——也可激勵出勤(若要節省企業人事成本,獎金可以給低一點)。這樣會簡單很多。
病假、考績和「選班選假」分開(考績優的另有獎勵)。只是,如果沒有理想、公正程式可以統一安排,「選班選假」擺不平,應該不論人為規矩怎麼訂,都還是逃不過「魷魚遊戲」。
現代生活生存真的不容易,真心給大家的現在和未來加油。
10/31 最新消息:長榮航空與工會達成三共識,放寬請假、考績標準和選、調班規範
🪧 本週活動預告(UTC+8)
11/8 (二) 20:00 | 夜话 欧文笑长 如何高效學習知識?閱讀改變了我的一生!(Google Meet)
學習新知是我最大的興趣,除了透過書本,也透過許多網路資源來學習。在經過長年的訓練後,我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如何做筆記?如何應用?如何把不同領域的知識融合起來?歡迎來聽我分享,交流彼此的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