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4 期
🌍 MiCA 法案重塑歐洲穩定幣市場
數據來源:Chainalysis
Owen 歐文笑長:Chainalysis 近期整理了歐洲的加密貨幣採用狀況,報告指出歐洲市場已出現規模效應,交易量越大的國家,成長速度反而越快,形成正向循環。另外,俄羅斯的加密交易金額居歐洲首位,並持續拉開與第二名的差距。英國市場則呈現散戶與機構的明顯分歧,散戶偏好使用 DeFi 平台進行交易,而機構則集中於中心化交易所(CEX),這種差異與英國對散戶交易的嚴格監管有關。
報告中最大的亮點,在於 MiCA 法案對歐元穩定幣(EURC)市場的影響。雖然 EURC 的整體量體仍小,但若將 USDC 與 EURC 的交易量標準化後(統一為 0 至 1 的區間),可明顯看出 EURC 正逐步侵蝕 USDC 的市場份額。這顯示「監管」對穩定幣市場具有極大的影響力。
📖 麥肯錫 2025 全球支付報告:多支付軌道下的發展思考
:這篇文章深入剖析 2025 年全球支付產業的變化與挑戰,描繪出一個由地緣政治、技術碎片化與數位資產崛起共同重塑的新金融圖景。
報告指出,傳統支付體系正逐漸被去中心化、多軌道化與可程式撰寫的新體系取代,尤其是穩定幣、代幣化貨幣和 AI 技術的導入,正改變資金流動的基本邏輯。
無論是跨境企業結算、即時消費支付,還是 B2B 資金營運,支付已不再只是單純的金流通道,而是戰略競爭的核心舞台。文章並從六大策略出發,提出在未來支付世代中立足的關鍵行動指引。
我推薦這篇文章給所有金融科技、Web3、或全球支付相關產業的從業者與關注者,因為它不僅描繪了一幅高度碎片化的新全球金融圖像,更提供了清晰的分析架構與具體的行動建議。
面對穩定幣、AI、地緣政治與區域化支付興起所帶來的結構性變革,這篇報告提醒我們:未來的競爭不只是拼技術,而是誰能整合複雜生態、打造互操作的支付體驗。
無論你是新創公司、跨境平台、金融機構或開發者,這篇文章都是理解未來趨勢、制定產品與市場策略的必讀內容。
副刊
🦗 蜚蠊 / 蜚蠊目(Blattodea)(三)
熱浪/Heatwave:中國科學家李勝教授團隊和詹帥研究員等合寫了一篇論文 “The genomic and functional landscapes of developmental plasticity in the American cockroach”(美洲大蠊發育可塑性的基因組和功能詮釋),2018/3/20 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訊》發表。(華南師範大學中文新聞,還有英文版;但兩版都有很多隻底部與局部照片比照圖)
《自然.通訊》當期的「Research Highlight(研究亮點)」評論稱:該論文從基因組學和遺傳學角度揭示了美洲大蠊的分子秘密,美洲大蠊是研究再生生物學的理想模型。此外,該研究還在基因組層面為蟑螂向白蟻的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在宏觀演化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23/10/19 李勝教授等也終於把中文世界的「小強 」投進 The Innovation(跨學科、綜合性英語)期刊(這個期刊的小強是一張電腦繪圖)。(「小強」是在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2003)上映後,成為蜚蠊俗名的代名詞。)
😴 連安心睡覺都是奢侈 -《邊緣印度:那些被隱藏的故事和女人》
熱浪/Heatwave:貧窮的議題,本週來看一下印度的無家女性,文章是一本書的閱讀筆記,除了作者引用的幾個街頭女性口述的片段,文中也提及人生百味作過的無家女性專題,兩個加起來可以得到概略的圖像。
🪧 本週活動預告(UTC+8)
10/28 (二) 14:00 | 夜话NEko 從麋先生談愛情(Google Meet)
從「都是浪漫害的」、「嗜愛動物」到「長成什麼樣子算愛情」,在愛情裡的傷與悲傷,愛與悲哀,讓我們從麋先生來談。
11/8 (二) 20:00 | 夜话 千翊晨 第一次去纽约,原来是一次人际灾难片(下)(Google Meet)
这是一期留学故事。说走就走的旅行,带上了不该带的人,也丢下了没准备好的自己。五天的纽约行,我看到了自由女神、布鲁克林大桥、哥大的雪夜,也看到了喜欢的人对我的冷漠、不喜欢的人对我的挤压,还有我对自己的迷失。原来,一场旅行,足以暴露一段关系的全部裂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