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高」長期資金已逐漸離開市場
Owen 歐文笑長:通常牛市的尾聲,是財富大規模轉移的高峰期,長週期投資人(如機構與鯨魚)將手中的加密貨幣賣給短週期套利者(如散戶或韭菜)。因此,觀察長週期投資人所持有的 BTC 庫存量,能初步判斷牛市是否接近尾聲。我使用兩個不同的數據模型來交叉觀察,分別是 BTC: Realized Cap HODL Waves 以及 BTC: Supply Mapping(Conviction Buyers)。
從 BTC: Realized Cap HODL Waves 中「一年以上未移動的代幣」來看,過往牛市高點時期,該類代幣的庫存佔比通常低於 10%,而目前約為 25%,已可視為牛市的中後段。再觀察 BTC: Supply Mapping(Conviction Buyers)中的「信仰者所持 BTC 累積量」,目前已低於 2017 年牛市高點,但尚未達到 2021 年的水準,顯示目前處於中低水位的庫存階段。
以上兩個數據模型,分別從不同角度統計「長週期投資人」的 BTC 庫存情況,目前皆顯示出「庫存偏低」的警訊。當這些長期資金逐漸退出市場,撐盤力道也將隨之減弱,市場逐漸由投機者、散戶與韭菜來主導,一旦出現風吹草動,極易引發恐慌性拋售與價格踩踏。沒人可以預測牛市尾聲會落在何時,但根據風險高低來調整資產配置,會是相對穩健的投資策略。
數據來源:
數據一(需付費) BTC: Realized Cap HODL Waves
🛣️ 2400 億穩定幣供應去向何方?(中文版)
:這篇報告全面剖析了穩定幣生態系的最新發展與潛在誤解,從表面上看似亮眼的「2,400 億美元市值」與「年交易量 3.1 兆美元」,揭露背後的真實使用情況與結構性問題。
文章指出,交易量中高達三分之一來自機器人操作,實際人類使用遠低於預期。此外,穩定幣的資產分佈極度集中,僅 2 萬個神秘地址持有總供應量的三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文章強調穩定幣權力正從發行方轉移到分銷層,未來真正的競爭與價值捕捉將發生在應用端、體驗端與可程式撰寫性基礎設施層。
這份報告除了資料豐富,更提出一個關鍵觀點:穩定幣市場的決勝點,已悄悄從「發幣誰多、TVL 誰高」轉移到「誰能打造可用、可程式撰寫、可擴充功能的應用體驗」。
無論你是關注 DeFi、支付應用、鏈上金融,還是從業者在思考商業模式,本報告都能提供一個清晰的鏡頭去重新理解穩定幣的真實採用、分佈與演化動力。
特別是對於迷信交易量或被 TVL 起伏牽動情緒的讀者,這篇文章就像一記警鐘,提醒我們該關注的,不是誰佔市占率,而是誰真正創造了使用價值。
🌏 Worldcoin:全球法律爭議與隱私強化技術的應用與挑戰
:近期 Worldcoin 在台灣開展 Orb 業務,陳建佑律師針對其在台灣與國際之間,各種隱私法規議題與爭議,做了精要的整理。
World ID 應該是當今世上,最大規模採用 ZKP 技術的真人識別方案,尚有其他企圖採用 ZKP 技術的數位身分識別方案,值得參考這項建議:
ZKP 之使用需法律上明確認定是否仍涉及「資料處理」,或僅為資訊證明(Proof-of-knowledge)。建議透過主管機關事前協商(例如沙盒監管模式)取得合規確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Worldcoin 的 Orb 硬體由 Worldcoin 基金會運營,缺乏完全去中心化,這可能讓基金會「有能力在系統中插入後門,建立任意多個虛假的人類身份」。
然而 Orb 應該也不可能完全去中心化,原因是這套系統仍奠基於「掃描真人虹膜才建立 Iris Code」,一旦開放第三方自造使用,第三方同樣可能「有能力在系統中插入後門,建立任意多個虛假的人類身份」,未經掃描真人虹膜就大量自建 Iris Code,真人驗證的價值就被破了。
⛲️ Web3 公共財快報
Swift Evo:ENS 推出大型(50K USDC)的 public goods funding 申請(出處)
Gitcoin Grants 23 Regen Coordination round DeepGov 由 AI 評分的報告推出,首次由 AI 分派 $6000 美金,給予全球不同 Public Goods 項目(出處)
Ethereum 10 週年在地慶祝 - 500U 贊助申請,6 月 15 日前提交申請,申請的在地活動需要在 2025 年 7 月 30 日舉辦(出處、申請表)
副刊
☢️ 從「為核而煤」,到「以煤養核」的一段歷史公案
熱浪/Heatwave:本週跟大家推薦一位有點爭議性人物的文章。關於台灣的電力系統,作者方儉提出的論點的基礎重點在於大型機組——電廠機組蓋太大,跳電以後難調度、管理不當,是主要造成停電的原因。正常一個小島的用電和配電,是不會設計作成像台灣一路下來的這種型態的。
核三廠 2 號機是台灣最後一座核能發電機組,5/13 停機之後台灣進入「非核家園」已三週有餘,這篇文是蠻好的回顧。
早年方儉是少數能進到核電廠採訪的記者,還可帶攝影機照相機,看怎麼換燃料棒等等,很少人有這個機會,他進進出出核電廠前後兩個月,台電的人說他待在核電廠的時間比歷任的董事長、原能會主委還多。
本世紀初,方儉為美國三大汽車公司負責亞太地區所有供應鏈的公共系統(解決 Y2K 問題),不久之後也為行政院經濟部去審定台電和中油公司的 Y2K 系統轉換。
方儉簡歷:
2020 年台灣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秘書長
金鼎獎公共服務獎記者
1995 年的綠黨發起人
在點閱推薦正文之前,還可先點閱一位網友臉書的推文:
這是我看過,最精簡、最有系統整理台灣發電歷史(核電、火力發電相關設置典故)的文章以及檢討。
✍🏼 編輯動態
閱讀筆耕 𝑳𝒆𝒐:
自由精靈 - 多比:
🪧 本週活動預告(UTC+8)
6/14 (六) 20:00 | 夜话 欧文笑长 埃及旅遊,穿越千年的時空旅程(Google Meet)
這次去埃及最棒的感受,就是那邊的時空停滯,彷彿坐時光機回到五千年前。因為撒哈拉沙漠的關係,埃及完整保存了無數千年遺跡與文物,再加上埃及古文明在文字、建築、天文學、醫學、宗教等等都很發達,所以有很多現代人也會嘖嘖稱奇的發明。
本期選文一如既往地精彩~ 這周想看world coin,核電,週六可以去Egypt跟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