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9 期
😓 幣圈被垃圾幣淹沒,好項目更難脫穎而出(數據來源)
Owen 歐文笑長:根據 CoinGecko 的報告,從 2021 年至 2025 年初,共發行了將近 700 萬種代幣,其中僅 2024 年就誕生了多達 303 萬種。然而,好景不常,已有約 370 萬個加密貨幣項目宣告失敗,佔總數的 52.7%。更慘的是,僅在 2025 年第一季,就有 182 萬個項目倒閉,佔所有失敗案例的 49.7%。這些代幣最終淪為毫無價值的「垃圾幣」,讓許多投資人血本無歸。
當代幣發行的速度越來越快、數量越來越多,不僅導致資金與注意力被嚴重分散,也讓真正有潛力的項目更難脫穎而出。長遠來看,這樣的狀況將提高投資的風險,並讓新創項目更難募資,進而使幣圈的發展陷入停滯。因此,我們必須回歸初心,關注願意長期發展的項目。
🪙 比特幣 vs. 以太坊:不同的時間尺度
:近幾個月來許多人抱怨「以太幣價不漲」,我總是非常困惑:為何以太幣價該漲?以太幣的發行與市場機制是為了持續升值的嗎?看完 leafwind 這篇文章,細緻地分析闡述了比特幣與以太坊的近況與差異,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你也不難發現,Vitalik 提出的 d/acc 主義,與以太坊幣價有根本性的衝突。
d/acc 鼓勵發展更有防禦性、去中心化、更便宜、更民主化的基礎設施,這與以太坊近年來推動的 Layer 2(L2)擴容方案是一致的。
然而 L2 的費用便宜,使得以太坊沒辦法透過高昂燃料費來獲取收入,即使回到 L1 有收入,EIP-1559 的手續費銷毀在以太坊主網上也遠比以前還要少。
既要讓大眾便宜、方便地持續使用,但又很難單靠自己確保財源,是很多公共財的困境。
從這些角度來看,或許以太幣如今的本質,更像是為服務經濟體發展、求穩定的貨幣或國債性質的資產?
🛠️ Web3 悖論:透明度如何構建與破壞信任(中文版)
:本文深入探討區塊鏈「透明度」在 Web3 世界中所扮演的雙重角色。透明度一方面成為揭露內部不當行為、維持市場公平的利器,但另一方面也為協議帶來前所未見的風險,例如戰略性金融攻擊與集體操控行為。
透過多個實例,如 Hyperliquid 遭受協調攻擊與 HAWK Token 內部集中暴雷,文章揭示透明帳本雖為去中心化的基石,卻也可能成為項目的致命弱點。
最終,作者呼籲 Web3 項目不應放棄透明度,而應建立韌性機制與危機處理架構,學習如何在公開監督下存活與壯大。
這篇文章極具啟發性,適合所有關注 Web3 項目營運與治理風險的人深入閱讀。它不僅揭開「透明即安全」的迷思,更以實際案例剖析透明度如何成為系統性脆弱點。
文章清楚說明,Web3 不該退回黑箱操作,而應在透明基礎上打造更具防禦力的協議架構。
對創業者而言,這是理解市場信任與技術設計之間張力的關鍵文本;對投資人而言,它揭示了潛在的風險辨識工具。在透明與韌性之間取得平衡,正是 Web3 長期生存的關鍵。
副刊
🎵 崔健:〈最後一槍〉,1987
熱浪/Heatwave:逛二手老唱片行,不時會發生記憶之中或之外的驚喜,例如看到<最後一槍>這首歌收錄在崔健《解決》(1991)的專輯裡,很高興買下,原以為正版專輯會有歌詞,結果沒有,播放時不明白,為什麼整首歌只有音樂,一直進行到最後才聽到那句記憶中的「一顆流彈打中我胸膛...」?變成<最後一槍(音樂篇)>
本週推薦的這個線上博物館的文藝館,收了許許多多的作品,其中之一是<最後一槍>的單曲, 1987 年完整演唱版,有全部歌詞也有小故事。1987 年,台灣地區一件大事就是解除戒嚴令。和大家分享這兩首音樂。
🕵️ 公益揭弊如果變成犯罪,絕不是公民社會之福
熱浪/Heatwave:動保團體為揭發動物展演的後場環境惡劣,被提告,近日高等法院依妨害秘密罪,判決動保人士拘役30天、緩刑兩年,需接受法治教育課程。(公視新聞)
這則讓大家詳閱本文,即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4/25 的聲明,如何實行秘密調查是有正當的理由。
🐖 我們現代生活中的動物——台灣豬的活體拍賣
熱浪/Heatwave:記得這個動物專題嗎?那些聰明的小豬豬、羊的長途遠航(上)、(下),還有美國加州中部贊助青年投入畜牧業的展示豬走秀?
動社正在為台灣的豬隻進行連署,希望農業部比照先進國家作法來廢止豬隻活體拍賣制度,歡迎點閱瀏覽動社臉書的發文(有簡要文字、各地肉品市場實地調查,也有敏感影片 38 秒、52 秒)或直接進入連署頁面幫助台灣豬隻產銷轉型。感謝大家!
✍🏼 編輯動態
閱讀筆耕 𝑳𝒆𝒐:
🪧 本週活動預告(UTC+8)
本週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