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的話:本期歡迎 Owen 歐文笑長加入!預計之後會挑幣圈相關圖表來分享說明,增進我們以數據瞭解幣圈的視角 🥰
📊 當流動性無法跟上市值,就是打腫臉充胖子
Owen 歐文笑長:「市值」是一個快速了解各個加密貨幣的好方法,當市值越大,我們就認為那個幣越成功,但有個前提,該幣的流動性必須要足夠。
Kaiko 的這張圖片揭示了主流幣的市值與流動性,橘色圓點是流動性排名,藍色圓點是市值排名,我們會希望「流動性排名」大於「市值排名」,因為流動性不足可能會造成折價或溢價,無法充分反映該幣的價值,在市場恐慌時,其價格波動也會更劇烈,比較危險。
例如 BNB 的市值是第 5 名,但流動性卻是第 15 名,這就是流動性沒跟上市值,其他如 TON、OM、HYPE 等代幣也有這樣的問題,這是大家在研究加密貨幣時,要留意的一個風險。
🦹🏽 Bybit 交易所資產被盜|勿落井下石
閱讀筆耕 𝑳𝒆𝒐:2 月 21 日晚上,Bybit 交易所遭駭。
幣圈習慣「怕就提」,提醒自己或親友有疑慮就先撤資,完全沒問題。但別趁機 FUD 或無意間助長恐慌,牆倒眾人推,但最後推倒的可能是整個市場。
這次許多交易所選擇聲援而非落井下石,讓人敬佩。競爭是必然的,但行業的成長應該建立在擴大市場、互相扶持,而不是見獵心喜、落井下石。
主編 Denken 同場加映:技術簡析 Bybit 被駭事件、完整分析報告、以及 Bybit 的 X 官方帳號迅速應對。
🎨 從 Paragraph 取消自定義設計看 Web3 的所有權平衡(中文版)
:本篇文章探討了 Web3 內容平台 Paragraph 的近期變動,特別是取消自定義 CSS 功能對創作者的影響。
作者親身經歷這一變更,指出 Paragraph 雖然強調「內容所有權」,但實際上仍然存在對創作者權利的限制,尤其是在內容外觀與分發控制權方面的不足。
文章回顧 Web3 所有權的四大核心要素——佔有、變現、外觀、分發,並分析 Paragraph 在這四個面向的表現。
此外,作者探討了 Web3 媒體平台在所有權與分發權之間的取捨,並對目前可行的替代方案進行評估,包括 Medium、Mirror、Substack、Farcaster 等不同平台的優缺點,最後提出了個人未來的內容發佈策略。
如果同樣是文字創作者的話,建議可以讀一下這篇文章,因為它不僅提供了 Web3 創作者在內容所有權方面的現實挑戰,還深入探討了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平台之間的權衡。
Web3 平台經常以「去中心化」、「所有權自主」為賣點,但這篇文章揭示了即使區塊鏈技術保障了內容儲存,創作者仍可能無法完全掌控作品的外觀與展示方式。
此外,文章不僅批評 Paragraph 的變更,也理性分析產品資源分配與平台發展策略,並探討更符合創作者需求的分發模式。
對於關心 Web3 媒體發展、創作者經濟、數位所有權的讀者而言,這是一篇能夠引發深思的重要文章,特別適合 Web3 內容創作者、開發者,以及希望了解 Web3 應用落地挑戰的讀者。
💰 借貸協議與治理依賴
:這是 GCC (Global Chinese Community of Universal Digital Commons) Research 首篇研究文章,針對 DeFi 金融體系中的基礎服務「借貸」,深入其中列出「Collaterals(擔保品)」與「Liabilities(借貸資產)」之設計模式。
在這新興領域之中,其中關鍵設計是由人為治理、或任由市場影響參數,讓人想起穩定幣的發展似乎也曾經歷了類似脈絡呢。
副刊
🍠 地瓜圖鑑
:你熟悉台灣地瓜嗎?在便利商店已普及的烤地瓜或蒸地瓜,常見的是台農 57 號黃金地瓜, 亦有見過台農 66 號紅地瓜,你還聽過其他品種嗎,譬如:菱角地瓜?甚至,就連營養價值高又低廉的地瓜葉,約 7 至 14 日就可採收一次,用的品種也與前述完全不同呢!
葉用地瓜著重地上部生長,葉片要多產又鮮嫩,不易蓄積養分給塊根,「有時還不會長塊根」。反之,塊根用地瓜的葉片多是口感粗糙、不好入口,因此種地瓜難以「取葉兼取瓜」。
🤖 訪談了 10 個職場卷王,看看他們都在用哪些 AI?
自由精靈 - 多比:這篇文章由《職場Bonus》所寫,他們深入訪談了十位在日常工作中用 AI 高手,並在文章總結了六類上班族日常中常用的實用性AI,既有大家熟悉的工具的進一步對比和挖掘,也有相對冷門好用的工具推薦。
文中分了「日常辦公」、「搜索類」、「圖片類」、「視頻類」、「語音類」、「編程類」,對於日常處理以電腦處理文件及創作的用家,會是一個不錯的參考。
🌇 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辨聲與拾荒〉
熱浪/Heatwave:文稍長,讀來可以感覺到文章裡的天地,真實世界的人,有血有肉,有靈魂的孤寂,也有生而為人的勇氣;更多一點,在世的人的自我選擇與其後發生的各種碰撞。文章後段,文字工作者的自我檢視反省並敏慎站好自己的立足點,很深刻充實,推薦給大家。
不同於虛構寫作,非虛構寫作是寫作者與被聆聽者的真實交換,更精確地說,是寫作者,藉公共或公益之名,有權力地襲奪,當平等沒有可能,再真誠也避免不了褻瀆。
延伸閱讀:對談》理解的艱難:胡慕情與張娟芬談《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
✍🏼 編輯動態
閱讀筆耕 𝑳𝒆𝒐:
🪧 本週活動預告(UTC+8)
(本週無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