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期
l🤔 為什麼我們還未大舉進駐加密宇宙?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加密世界的現狀與矛盾,揭示出雖然區塊鏈技術本意是創造一個「無法作惡」的去中心化生態,但實際上卻成為了騙局與投機的溫床。文章點出了加密世界的資訊屏障、資訊迷霧以及去中心化名義下的代幣濫用,探討了技術和機制上的不足如何助長了「加密悖論」。
透過這些分析,本文為讀者提供了加密市場現況的透徹理解,並展望未來可能的解決方向。
這是一篇超長文章,或者說是論文也不為過,雖然有部分媒體有進行翻譯,但是我強烈建議閱讀原文,意思會比較精準。
本文不僅為加密世界提供了犀利的批判,也剖析了其複雜的內在矛盾,特別是目前市場亂象與去中心化理念間的張力。
作者以系統化的觀點探討了市場上的作惡手段,揭露了加密產業中的結構性問題,並闡述了去中心化在實現過程中的障礙。
🛠️ 我的幣圈奇遇記
閱讀筆耕 𝑳𝒆𝒐:我拿得住嗎?
老劉當時以單價不到 20 美金的單價買入 20 枚比特幣,繼續用第 68 期 IMO 週報提到的「當事者意識」下去看,如我是老劉:
我拿得住這些比特幣嗎?
或者說,什麼時候我會變賣我手中的比特幣?
因為我本身就是個搞技術的宅男,90 年代以修理錄像機為生。對電子電路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搞清比特幣挖礦的原理後,比特幣礦機這東西一定要搞一搞。
⋯⋯比特幣難度每 14 天會調整一次,因為大量的機器入場,每次難度調整都是飛躍式的水漲船高,每遲一天入場就是損失。等元器件等線路板等芯片,還要每塊調試,真正的時間就是金錢。我的頭髮都是那時候白的。
可是看過去很容易,看未來很難。在接下來的這些年,比特幣經歷了好幾個狂漲和狂跌。由於眼光短淺,這些幣終究還是沒拿。現在回想,那時候如果有這個閒工夫去做什麼礦機,直接買幣屯著不香麼。
最近讀完高重建老師〈投資作為社會責任:我資產中以太幣佔比遠高於比特幣〉這篇文章,有個概念深得我心,就是他把比特幣視為「本位」的世界觀,比特幣對他來說是價值貯藏(store of value)的工具。
記得我第一次出國時,看到國外店家的商品標價,如果沒有把它轉換成新台幣的話,完全無法做進一步購物決策,在這個例子中新台幣就是我的本位;還有第一次我賺到加密貨幣時,和多數人反應一樣,問說這可不可以換成「真錢」,這時美元成了我的本位。
不管是哪一種本位,都只是眾多看事情的角度之一。
央行一直大力印鈔,我深信法定貨幣的價值,對標比特幣會一直流血(貶值),我也要把比特幣視為我的本位,這樣我就能長持 HODL 住它。
Gitcoin Grants 22 專區
🌳 環境信託、混林農業和土地再生
熱浪/Heatwave:這篇是把握 Gitcoin Grants 22(GG22)Land Regenerators 募資輪的機會,整理起來的學習筆記。
本文分為三個主題:
土地、環境信託
Agroforestry / Syntropic Agroforestry
土地再生與 Ma Earth
GPT 摘要:這篇文章介紹環境信託、混林農業與土地再生的實踐,以台灣的「明知山有虎」環境信託地為例,展示如何透過多樣化農業來增進生物多樣性、改善土壤健康,並鼓勵社區參與。文章也提到 Gitcoin Grants 支持的土地再生計畫,期望以永續經濟模式來推動生態保護。
🌍 綜覽 GG22 土地再生專案
熱浪/Heatwave:這篇文章綜覽了 Gitcoin Grants 第 22 期的土地再生專案,介紹各計畫如何透過混林農業、環境教育、社區參與和生態保護技術來恢復生態平衡。
各個地方的土地再生要面臨的挑戰不同,但都是要使土地恢復活力、未來能使在地糧食自給自足。濕地、旱地和動物的棲地採取的策略不同,最終都是要恢復人與非人類和土地的和諧共生。
副刊
🐐 我們現代生活中的動物——牠們的長途遠航(下)
熱浪/Heatwave:前期提及「申報一萬四千六百隻羊,獲救數目只有當場救起來 32 隻」的辛德皇后號(Queen Hind)調查報告(PDF 檔,很多照片、資訊和過程紀錄)在 2021 年 7 月公佈上線,開頭註明這份初步報告可以免費重複使用(給日後活體動物運輸安全的建議),但不論現在或未來,皆不可用於任何法庭。
對外人而言最稀罕的可能是那個四十歲的船長——無船舶和貿易經驗、第一天到港就上班。還有船幾乎是根本還沒開動,光要啟身離港,就一直在失去平衡(穩定性),半個鐘頭就傾斜了 45 度,再搶救半個鐘頭,當地時間上午 11 點 40 分,宣布棄船。
整個報告定調在歸咎於人員經驗不足,但因為打撈作業時已經發現有秘密甲板的事,所以不少人是更認定超載才是翻船的原因。(衛報(2020/02/03))
以上兩個羊的船難事件,中文世界報導的口徑提及中東的宗教活宰因素,但這個結構性問題可以看成各地、或國與國之間在產業經濟發展上相當懸殊的結果。以出口額排名來看,美、中的出口額是一個等級,高於港、台的十萬美元額度,又都高於澳洲和羅馬尼亞。
中東是冷藏設備不普及,羅馬尼亞是缺乏屠宰場和肉類加工的設備。
我們在商用豬那期已經知道台灣豬後來有雜混配種,所以肉變不好吃,羅馬尼亞的羊也是混合種,牠們的肉在歐洲市場不受歡迎。但如果不要混,牧羊還需要隔離技術、更多空間設備和獸醫人力的成本。最後才變成整隻活的、大量走國際市場才有利潤,他們的牛羊變成註定要出海冒險而死的四隻腳動物。
但,活畜出口如何傷害羅馬尼亞農民?(衛報 2020/01/22) 說到牧羊可是百年傳統,但農民的處境似乎和以前差不多,過往掌握資源和權力的人想的是如何中飽私囊,不是以帶動整個國家的產業發展或轉型優先在思考的...,現在農民牧羊仍然辛苦還要和腐敗的制度或官僚、低薪、地主等戰鬥。
上個世紀社會主義的理想失落在變成共產極權腐敗的國家。除了紐澳,經濟動物出海的死亡率通常很低調、不公布(衛報(2020/01/26));資本主義的全球化市場,才讓後來的問題浮現,全球貿易下,苦不堪言的動物長途運輸(動物當代思潮 @ yahoo! 新聞)提到這將近十年當中,大家對牠們的長途旅程的關注是怎麼開始的:2015 年有人好心給長途旅程中的動物水喝——不論動物自己知不知道牠的身體會不會不舒服,出於不忍的善舉是會「被吉」的(吃上官司)。(這篇文章內容的引注沒有完成,但目前找不到其他出處)
當文明國家的人在說那些國家用活體運輸過時,當歐洲第一大動物活體出口國的羅馬尼亞人在說他們應該要建立起肉品加工廠的生產模式,你會不會心有不平?人們如果去支持動保團體呼籲的終止活體出口或運輸 / STOP LIVE EXPORT & END LIVE ANIMAL TRANSPORT—–Four Paws 14 項訴求 ,包含終止透過海上和陸路運輸到第三國。如果有,只應出口屠體(肉品)和 / 或遺傳物質(精液)——會不會太激進?
上上期當代鮭魚的洄游旅程是很奇幻地搭上人類的卡車,這期也想給大家四隻腳的奇幻旅程,推薦兩年前大獲好評的《EO》(台譯《如果驢知道》),電影中驢子 EO 也一度遇上在長途貨櫃車中的許多馬匹們:
✍🏼 編輯動態
閱讀筆耕 𝑳𝒆𝒐:
【創作者經濟 IMO 】線上語音活動,邀請到〈畫WOW!〉的站長 Ian 伊恩(10/31 動態)
熱浪/Heatwave:
🪧 本週活動預告(UTC+8)
11/6 (三) 20:00 | IMO 人物誌|創作者的多元化探索:畫畫 x 顧問式服務 x 線上課程⋯⋯(Google Meet)
的一期【創作者經濟 IMO】線上語音活動,邀請到〈畫WOW!〉的站長伊恩 Ian 來作客!
我對伊恩 Ian 最好奇的地方有二:
你是如何把「畫畫」這個大字的 SEO 弄到 Google 排行榜第一位?(比起「長尾關鍵字」,百搭的「大字」做起來難度相當高)。
你提供這麼多服務——畫畫、網站架設、打造個人品牌諮詢、子彈筆記線上課程——這些多元化探索背後的各種故事。
邀請你一起共襄盛舉!
11/7 (四) 20:00 | 【遊牧者計畫語音分享會之五】從民族織繡、非遺與民俗儀式中編織大理在地性(Zoom)
Matters 與 4Seas 四海社區主辦的「遊牧者計畫」,進入下一階段!遊牧者們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後,陸續踏上自己的遊牧之旅。十月至十一月將有兩位遊牧者,帶著他們旅途上的故事與社區分享。🔥
第二場活動由三等獎得主 yeyi 講述自己看到的大理的另一面,在蒼山洱海、詩與遠方之外,她希望探索本地文化與民族手工藝的在地發展。本地古鎮中的刺繡手作坊、趕集和廟宇儀式背後牽引出日常生活與傳統的交織。11 月 7 日 20 點她將和我們分享她眼中的大理在地性。
11/10 (日) 20:00 | 夜话 欧文笑长 此生必讀「人類大歷史」四部曲(上)(Google Meet)
看完「人類大歷史」這系列書籍,改變了我的人生,我的世界觀從此變得很宏大,能夠鑑往知來,理解了資本主義、宗教信仰、共產主義、科技發明、動物演化、人類生理等等的發展脈絡,就很像用上帝視角縱觀全場,讓我不再迷惘,可以笑看天下事。
這次分享內容較多,我會分兩到三次來慢慢梳理,如果你很想參加時間卻衝突,可以跟我和 Robert 反應,歡迎大家參加!